高先志,戴建春,曾洪流,刘震. 1996. 用层间地震速度差异预测地层的岩性及含油气性. 石油大学学报,20(2): 17~22
高善明. 1994. 中国现代河流沉积. 见: 冯增昭等主编. 中国沉积学,第十五章. 北京: 石油工业出版社,372~395
李庆忠. 1994. 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. 北京:石油工业出版社,51~100
刘宪斌,林金逞,韩春明,穆剑. 2002. 地震储层研究的现状及展望. 地球学报,23(1): 73~78
倪逸,杨慧珠,郭玲萱,王倩,张冲. 1999. 储层油气预测中地震属性优选问题探讨.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,34(6): 614~626
裘怿楠,贾爱林. 2000. 储层地质模型10年. 石油学报,21(4): 101~104
秦月霜,陈显森,王彦辉. 2000.用优选后的地震属性参数进行储层预测.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,19(6): 44~45
王玉梅,季玉新,李东波,慎国强,陈松莉. 2001. 应用地震属性技术预测A地区储层. 石油物探,40(4): 69~76
王家华,张团峰著. 2001. 油气储层随机建模. 北京:石油工业出版社,1~157
吴崇筠,薛叔浩著. 1992.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. 北京:石油工业出版社,19~31
吴胜和,熊琦华编著. 1998. 油气储层地质学. 北京:石油工业出版社, 191~215
吴胜和,金振奎,黄沧钿,陈崇河编著. 1999. 储层建模. 北京:石油工业出版社,83~111
吴胜和,熊琦华,Ringas J E. 1998. 储层建模中随机模型的适用性分析.见:×××编石油地球科学文集(一). 北京: 石油工业出版社,47~53
吴胜和,张一伟,李恕军,吴志宇,Ringas J E. 2001. 提高储层随机建模精度的地质约束原则石油大学学报,25(1): 55~58
武军昌,吴胜和,尹伟,卢凤鸣,石占中,窦松江. 2002. 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研究.古地理学报,4(4): 39~46
杨玉卿,田洪,孟杰,乔悦东,高东升,王景花. 2001. 渤海湾中部南堡35-2地区新第三系河流沉积及油气勘探意义.古地理学报, 3(4): 78~84
乐友喜 2001.利用模型技术研究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. 物探与化探,25(3): 191~197
张应波,张骥东. 1999.地震岩性预测新方法探索.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,34(6): 711~722
张娥,高书琴,侯成福,刘爱香,罗永胜,王奇,张静. 2000.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砂岩储集层厚度及含油饱和度. 石油勘探与开发,27(1): 92~94 |